“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郑周贇)报道: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翻倍增长超全国平均水平,约600万棚户区群众圆了“楼房梦”,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21万户、惠及420余万困难群众……在大发展、大创新、大跨越的浪潮中,江西住建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已旧貌换新颜。
7月20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卢天锡在“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江西城镇化水平达60.44%,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704平方公里,是1983年的8.56倍,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20年底,全省80.5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确认为住房安全,江西村镇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全国平均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以来,省住建部门全力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并先后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重大惠民工程,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11.4万套,帮助850万余人圆了“安居梦”,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目标: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81年的13.1、10.1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50.5、64.6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223.4万套,直接投资达6267亿元,约600万棚户区困难群众“出棚进楼”;
建设经济适用房10万套,每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万户左右,建设公租房77.63万套,帮助250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全省改造老旧小区3469个、惠及群众102.24万户,既有住宅完成加装电梯444台,居住环境得到完善提升。
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建设公租房77.63万套,分配率达98.6%,约250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
全力推进“城市体检”项目:
实现县城以上城市全覆盖
2021年3月,住建部和省政府签署了《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住建部将在城市体检的技术支撑、体检成果转化的项目支撑等方面给予江西指导和支持。
据悉,2018年以来,省住建厅在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了“城市体检”,并选择在11个县级市和县城探索开展县级城市体检工作,以更好地找准城市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谋划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卢天锡介绍,为保证全面体检的质量,江西省建立了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的省级专家库。今年以来,江西将全力推进“城市体检”县城以上城市全覆盖。
目前,江西省结合城市体检发现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谋划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2019年以来,各地共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17371个,完成投资11463.42亿元,有效诊治了一大批诸如“如厕难”“停车难”“上楼难”等“城市病”。
城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西城镇化水平达60.44%
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与品质显著提升,城市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9.5%上升到2020年的60.44%;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704平方公里,是1983年的8.56倍;
城市道路长度、面积分别达12656公里、26279万平方米,分别是1953年的81.4、221倍;
城市用水普及率98.6%,而1953年仅有3.6%的城市居民能用上自来水;
城市生活燃料由煤柴为主改为燃气为主,城市燃气普及率97.6%,比1983年提高89.7个百分点;
城市桥梁1114座、排水管道长度20023公里,分别是1953年的29.4倍、156.4倍
全省11设区市城市建成区33处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7.48%;
全省11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0座、日处理能力2.67万吨,比2015年底新增29座,新增日处理能力2.55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江西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实现历史性突破,南昌地铁一、二、三号线相继投入运行,四号线预计今年年底开通。目前,江西省城市园林绿化三大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列中部地区第一,是率先在全国实现设区市全部进入国家园林城市的省份。
“我省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着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留住了城市记忆。”卢天锡介绍,江西先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特别是2017年以来,江西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着力整治脏、乱、堵等“城市病”,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美丽城市、文明城市建设,走出一条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彰显江西特色、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发展之路。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镇建设提速:
全省420余万困难群众重建安乐窝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镇建设行动,村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20年底,全省80.5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确认为住房安全;
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21万户,惠及420余万困难群众;
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前2年通过国检验收,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496个建制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43个,公布历史建筑2177处,调查登记传统建筑和红色建筑2万余处。
卢天锡介绍,目前,抚州市已被确定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全省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赣鄱文化软实力得到有力彰显。全省村镇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建造”成靓丽名片: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4000亿
建筑业是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经济贡献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将其作为14个重点产业之一,全省建筑业迈出了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目前,江西国际、江西中煤、中鼎国际、江西水建、江联重工、江西建工等6家企业入选“2020年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入选企业数量及排位均为历年最好成绩,保持“全国领先、中西部第一”。“江西建造”已经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2020年,全省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650亿元,同比增长8.87%,增速保持全国前列;
江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排位由2016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13位,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8%左右,年均为全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约160万个;
江西省建筑企业总数在2020年底达到1.3万余家,特级企业达到22家,特级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13位;
2020年,江西省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40.64亿美元,排名全国第9;
2020年,江西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2491万平方米,列全国第10位,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
2020年,江西省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40.64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9位,同期新签合同额39.05亿美元,同比增长4%。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预计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2021年,江西将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保障2021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实现全省建筑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住建“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次不跑”网上办
据了解,2020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显示,江西等3个省份企业对投资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感受最强烈;住建部公布2019年度改革评估结果,江西省列全国11位、中部第1位。
省住建厅副厅长江新洪介绍,目前,江西省已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涵盖全省3075个审批部门、7262名审批人员;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00余项精简至79项,全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二百多天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内,最短18个工作日。截至今年6月底,工程审批系统审批工程建设项目21796个,办理审批服务73857件。
记者了解到,全省住建领域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到底、管到位、服到家。截至目前,“江西住建云”平台已建成上线,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次不跑”网上办,简单变更事项实现“智慧审批”秒办结,全部实行电子证书。疫情期间,省住建厅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理、不间断服务”,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全省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共退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59亿元,免缴缓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6.21亿元。